品質和物流不解決 甭想玩轉生鮮電商市場
- Category: 行業新聞
- Written by 耿秋林
- Hits: 5874
- 10 Apr
近日,生鮮電商虧損數據再度刷屏網絡,4000家生鮮電商超九成陷虧損困局。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短期的虧損并不妨礙生鮮電商的長遠前景。的確,生鮮市場政策的利好,各路巨頭有的是資金,打得起長久戰,但品質和物流不解決,甭想玩轉生鮮市場。
由于生鮮產品標準化程度低,要保證品質就要求電商對上游有較高的管控能力。“自營農莊+合作農莊”的模式是生鮮電商的普遍選擇,但投入非常巨大。
配送的問題則更難解決。行業數據顯示,生鮮電商的損耗率高達10%以上。目前,第三方物流仍然無法滿足生鮮的需求。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說:“生鮮行業所需的冷鏈物流需要很大的投入,同時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布局的。”
2013—2014年是生鮮電商高速發展的兩年,一方面是電商平臺上的生鮮類商家爆發增長,另一方面是幾大垂直生鮮電商的全國拓展以及新垂直電商的入局。在資本市場上,生鮮電商類企業這兩年也獲得了巨額的注資。目前,競相涌入生鮮電商領域的企業此起彼伏,可大致分為三類:以天貓、1號店、京東為主的電商平臺;沱沱工社、本來生活、順豐優選等垂直類電商;沃爾瑪、大潤發、永輝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。
生鮮品類對實效要求很高,周轉快、庫存低。因此,有自己農場、對產品把控能力強的生鮮電商機會更大;在倉儲物流方面有實力的企業更具優勢。很多電商自己建物流配送以保證服務品質,但缺乏冷鏈配送能力,很多都是冰塊保鮮,只有極少數電商會在城區使用冷鏈車,送到各大網點,再由網點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。
相信在各界專業人士共同努力下,找出問題,解決問題,不久的將來,生鮮電商定能扭虧為盈。
更多閱讀:
爭分奪秒 沈陽重型貨架安裝已接近尾聲
電商平臺的業務發展為貨架行業拓寬市場
電商乘世界杯之風,開啟物流大提速模式
產品推薦:
昆山貨架、泰州貨架、輕型貨架、閣樓貨架、物流容器、工作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