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冷鏈物流發展受諸多因素制約
- Category: 熱點時事
- Written by 耿秋林
- Hits: 5737
- 03 Aug
我國冷鏈物流是物流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但也是突出的短板,目前整個行業冷藏能力有限、冷鏈標準監管缺失、冷鏈理念薄弱,易腐食品安全意識不強。然而,我國冷鏈物流之所以會如此,有很多制約因素。
一、產業集中度難提高。由于地區分割,各自為政,畫地為牢,缺少全局統籌,我國目前冷鏈物流產業集中度偏低,絕大多數為“散兵游勇”,競爭力不強。一項統計資料表明,我國前十名冷鏈物流企業市場占有率不足6%,同時,各種類型的冷鏈物流從業企業,無論是生產商,還是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商,以及傳統的物流企業,遍地開花,分散零碎,形不成氣候。在游資炒作農產品時,比如這幾年“蒜你狠”、“豆你玩”、“姜你軍”等市場游戲,因為冷鏈物流集中度不高,國家有關部門難以利用市場杠桿平抑物價,形不成拳頭,眼睜睜看著游資興風作浪。
二、運營成本難降低。冷鏈物流運營成本高有兩大原因,一是電費消耗大,冷藏成本高;二是油價上漲快,運輸成本大,加上到處是收費站,冷鏈物流經不起關卡折騰,交錢消災弭難。冷鏈物流是食品運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,但冷鏈運輸的高昂成本迫使大部分食品企業選擇偷工減料,土法保鮮。如果使用全程冷鏈物流體系,物流成本要占產品銷售額的50%到70%,而采取土法保溫或常溫運輸方式,物流成本可能只有20%。食品從冷庫運送到超市的時間短則幾個小時,長則幾天。在此過程中如果不能保持持續低溫,會導致食物化凍腐敗變質。目前出于降低成本考慮,大多數食品企業都采用冰敷保溫法,但化凍后食品的原生態口味大打折扣。
三、行業標準難出臺。到目前為止,我國在冷鏈物流上尚無一個全國統一的可供參考與執行的標準,例如在冷鏈能損與效率、作業操作規范、食品衛生安全、溫度控制、管理要求、設備標準、運營流程等方面都沒有明確和統一的規定。現階段不是所有從事冷鏈物流的企業都能提供溫度監測和控制記錄,冷鏈運輸過程中還存在著溫控不力等問題。由于沒有統一的冷鏈質量標準,各地區標準不一,監管部門無所適從,執法的隨意性較大,這讓一些投機分子有空可鉆,這樣就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業的健康發展。
為此,7月20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部署推進“互聯網+物流”,要求提升倉儲智能化水平,發展冷鏈物流。相信,快遞物流行業經過一步步的升級與改造,無疑將給企業物流運輸帶來全方位的優化,物流物流市場的成本將會降低,生產制造企業也能實現減負增效。
更多閱讀:
菜鳥首個電商產業園亮相,目標很明確
暢想未來無人駕駛的智能倉儲物流裝備
濟南新型物流倉儲建設帶來企業發展機遇
產品推薦:
馬鞍山貨架、宣城貨架、模具貨架、4S店貨架、車間設備、工具柜